引用博雅教育提議人亞里斯多德,富蘭克林及愛因斯坦,Finn及Ravitch提倡通識教育是預備運作良好民主社會的必需品。在香港,通識教育已列為新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,目標是孕育學生的創意及創新潛能,以準備民主社會的公民生活。通識教育孕育的獨立思考、社會觸覺及高度適應性,為學生在將來升學、就業及終生發展,提供了有用的基礎。通識教育有三個目標(ABC):
- 認知覺悟 (Awareness):加強學生對時事的觸覺
- 擴闊拓展 (Broadening):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及看事物的角度
- 批判思考 (Critical thinking) :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
通識教育是一個跨學科的科目,目標是廣闊學生知識基礎、配備多角度思考及終生學習的能力。著重的是特定思考及學習技能,並不是資料性的知識。通識科老師面對的常見問題包括
- 評估困難
- 課程欠缺清晰指引
- 欠缺一致性
- 教授不是以課本為本
- 需具社會觸覺